關於克倫族與大象:一段幾乎被切斷的靈魂連結
- 海藍寶
- 2023年1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5月12日

當我們說到泰國,腦中總會浮現大象的身影。牠們不只在泰國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,也時常出現在旅遊廣告與電影畫面裡。然而,那些我們曾經看過的大象表演、大象載客的畫面背後,其實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轉變歷史。
1989年泰國政府全面禁止伐木,成千上萬原本生活在山林中的工作象失去了牠們的工作。象伕多數來自泰北的克倫族,這些族人與大象世代共生,卻在突然間也失去了經濟來源。於是,大象開始被販售到山下,成為城市裡的觀光表演工具,從此走上另一條人生──載客、表演、甚至在街頭乞討。

克倫族與大象:從合作到掙扎
克倫族原本與大象的關係並非以控制與奴役為前提。過去他們「擁有」大象的方式是用心記住彼此:偶爾上山探望、帶些水果維繫感情,一年僅請大象幫忙運送山貨兩三次,沿路邊走邊吃、累了就一起紮營休息。他們是朋友、是夥伴、是彼此信任的存在。
但這種關係,在市場與生存壓力下漸漸改變了。

「叢回自由」:讓大象回家
「叢回自由」是一項正在泰北山區進行的計畫,嘗試找出人與象衝突背後的根源,讓大象得以真正重返山林生活,也幫助村落重新調整生活模式。畢竟,當你走進山裡做志工,就會發現:大象真的幾乎從不停止進食。牠們一天只睡四小時,其餘時間都在吃──樹葉、草、果實,全都來者不拒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城市裡的馬戲團與大象營,會以禁食、強迫訓練來控制牠們,那些營養不良與飢餓帶來的傷害,是很難想像的折磨。
而遊客口中的「餵大象香蕉」活動,看似親切,卻可能是牠們唯一能吃飽的一餐。人們喜歡餵大象香蕉,因為牠們會開心揮著鼻子──但你可曾想過,如果每天都只能吃甜點,大象會有怎樣的營養狀況?
咖啡豆與森林:找到人象共存的方式
過去村民反對大象回到山上,是因為牠們常會誤闖農田、吃掉辛苦種植的農作物。後來透過與村落長期溝通與協商,找到了一個可能的平衡解法:種植咖啡。
大象不吃咖啡豆,而咖啡豆需要遮蔭,恰好可在保留森林的前提下栽種,還能產出高經濟價值的有機作物。協會保證以高於市價的價格收購,但唯一的條件是:不能用農藥。這樣既能保護大象的食物來源,也守護整座山林的健康。
因此你會聽見他們說:「是大象,救了這片森林。」

回歸,是一種選擇,也是一種希望
這項計畫的實施,不只為當地帶來轉機,也成為國際上關注人與野生動物共存議題的重要示範。越來越多關心動物權與生態保育的旅人來到這裡,不為娛樂,只為走進這片山林,看見牠們最自然的樣子,重新認識我們對大象的想像與誤解。
大象不該是觀光景點的一部分,牠們應該有自己的節奏與選擇。
而我們,或許也該重新學習──怎麼看待一段關係,是互利共生,還是取而代之。
如果你也想走進森林,與大象相遇,而不是觀看牠們表演,歡迎了解我們的【【泰國】大象生態之旅 6日/9日】——用旅行,支持真正的自由。
|文字整理:海藍寶旅行中 編輯室
|圖片&文章來源:海藍寶團隊
Comments